向明初级中学学生廖潇瑶第一次走上救护车,认识了各种急救器材和使用方法,还实践了心肺复苏、止血包扎。这个暑期,越来越多学生不沉溺于盲目“刷题”,而是走出校外培训班,在各类重视实践体验的健康夏令营中,掌握自救互救的基本技能,提升健康安全意识。展开心肺复苏角逐赛“救护车的内部结构原来是这样的!”在“健康生活、幸福成长”夏令营中,小伙伴们兴奋地登上了救护车。“电动担架、体外除颤仪……救护车内有这么多设备,不同的急救器材适用的人群也不相同。紧急情况下,如果需要手术,还可以用车顶上的紫外线灯灭菌……这些都为救护车在路上奔波时与时间赛跑、抢救生命打下了基础。”廖潇瑶说。在市医疗急救中心120调度指挥中心,大屏幕上显示着上海版图上密布许多救护车,有些正在“待命”,有些正行驶在急救的路上。令人惊喜的是,夏令营安排了急救技能实践机会,小伙伴们展开一场激烈的心肺复苏“角逐赛”。病人突发疾病倒地,该如何施救?第一次在人体模型上实践心肺复苏技能,廖潇瑶有点紧张。仿真假人身上插了一个电子计算仪,小伙伴要根据医护人员布置的深度、频率等不同要求,进行30次胸外按压。电子仪上有三个灯,分别显示深度、频率和回弹程度的达标
【如果您还没有关注“公司名称”手机网站】